「民族」是我們在認識世界上人群時重要的單位與切入點,語言、生活方式、地理分佈的相似性都讓每個民族有其特殊之處。
在這篇來自【關鍵評論網】的文章,帶我們認識越南廣南省的「美山聖地」的「占族」與他們的歷史。
---------------------
根據語言學研究,占族應是屬於「馬來—波里尼西亞語族」(Malay-Polynesia)的一支,因此與屬於「孟高棉語族」的越南京族及柬埔寨高棉族不同。此外,占族在歷史上長期與馬來人地區有著頻繁的商業往來,當占婆古國逐漸沒落,並遭到越南後黎朝第四任皇帝黎聖宗,於1471年攻陷占婆首都毘闍耶(Vijaya)後,許多占族遺民流亡至馬來王國滿者伯夷(Majapahit)或馬六甲等地。最後,在阿拉伯商人的影響下,許多占族人皈依遜尼伊斯蘭。
不過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如此依賴觀光客維生的小村落,將漸漸失去傳統占族聚落的原貌,更何況,我們又如何能知道占族遺民選擇居住在遠離市區的湄公河畔到底是真正的文化傳統,抑或是因為國家忽視少數民族的權益,導致占族遺民只好住在無須繳稅的荒地上?少數民族觀光或多或少已經將占族文化的特色,改造成迎合觀光客想像的商品而失去原貌。
但回過頭來說,如果占族不能透過觀光商品維生,那又如何延續他自身的傳統呢?也許這是所有在一個主權國家裡生存的少數民族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